選擇防曬產品最重要的關鍵點有哪些?才不會變黑?
<<此部落格內文章僅做為日常保養常識分享>>
上一篇提到長期受到陽光照射除了變黑、膚色暗沉外,還會引起皮膚早發性老化,例如皺紋、細紋、皮膚鬆弛等問題(文章:長期曬太陽會老更快?小心還會癌變!)顯示防曬對皮膚的重要性,但....市面上五花八門這麼多種防曬產品,到底因該怎麼挑呢?
UVB(防曬)、UVA(防曬)是什麼?
首先在外包裝上可以關注一下是否有明確標示:SPF (UVB防曬)、PA/PFA/PPD (UVA防曬)、臨界波長(產品防曬範圍)等防曬三大指標。
-
SPF(Sun Protection Factor)陽光保護係數
也是最常見的防曬指標,主要針對紫外線UVB 的防曬效果。UVB 的遮蔽率計算公式為(SPF-1)/SPF100%。例如SPF50防曬產品計算方式:(50-1)/50X100%=98%,代表防曬時間內可以遮蔽掉98%的紫外線UVB。(大家也可以計算一下手邊的防曬品看看喔!)
另外,SPF還有遮蔽時間長短的意義,假設我們不擦防曬在太陽下照射10分鐘皮膚逐漸發紅,使用SPF50可以延長曬紅時間為10分鐘50倍,也就是對紫外線UVB的遮蔽時間可以達到500分鐘(約8小時)。所以SPF係數越高代表遮蔽時間越長。
-
PA or PFA (Protection Factor of UVA):主要是防止UVA傷害皮膚程度
PA值則是日本日本厚生省所公佈的UVA防護效果測定方式,可分為三級。
(1) PA+ 或 PFA2-4:代表可延緩皮膚曬黑時間2至4倍
(2) PA++ 或 PFA4-8:代表可延緩皮膚曬黑時間4至8倍
(3) PA+++ 或 PFA>8:代表可延緩皮膚曬黑時間8倍以上
-
臨界波長(critical wavelength,CW)
又稱關鍵波長,是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提出的標示方式,美國及歐盟有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視這個數值。臨界波長是指防曬產品經過測試後能阻斷90%紫外線最大波長,所以臨界波長越大對紫外線A的防護效果越好,目前規範要高於370nm才可以標示廣譜防曬品,且才能有效防護UVA1對皮膚傷害喔!
以上三種還是有但書的~前提皮膚不碰到水也沒流汗!才能達到完整遮蔽效果,像是炎熱的夏天,一動就流汗的情況下,建議要定時補充防曬產品才是正確肌膚防護保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