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利用光解酶修復紫外線傷害?專家揭開DNA修復的「光解酶(Photolyase)」皮膚抗氧成分大公開
光烈解酶(Photolyase)是一種能夠利用光能修復DNA損傷的酶,主要是修復紫外線(UV)造成的損傷。比如說,紫外線B(UVB)會讓DNA裡的(thymine)兩個分子黏在一起,變成所謂的「二聚體」,這樣會影響到DNA的正常運作,甚至可能導致突變或細胞死亡。光烈解酶的作用就是吸收光能,特別是可見光,幫助修復這些DNA的損傷。這種酶在一些細菌、植物和動物中都有,但是哺乳類(像人類)就沒有這種酶,所以我們的身體需要其他方式來處理這些紫外線帶來的傷害。簡單來說,光烈解酶就是一種能夠透過光來修復紫外線造成的DNA損傷的酶,這篇文章,謝醫師將一一為您分析。
<<此部落格內文章僅做為日常保養常識分享>>
▼如何利用光烈解酶修復紫外線傷害?專家揭開DNA修復的「光烈解酶(Photolyase)」大公開
紫外線是什麼?認識三種紫外線UVA, UVB, UVC!
紫外線(UV)是波長介於100nm至400nm的光線,依波長可分為UVA、UVB和UVC。波長越長,穿透力越強,但能量較弱。UVC(100-280nm)幾乎被大氣層吸收,對人體影響不大,而能抵達地表的主要是UVB(280-315nm)和UVA(315-400nm)。
UVB影響表皮,容易導致曬傷和色素沉澱,UVA則能深入真皮,加速皮膚老化,甚至損害細胞DNA,與某些皮膚癌的發生有關。然而,長期曝曬會造成「日光性損傷」,因此了解UV對皮膚的影響,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相關皮膚問題。
嘧啶二聚體是什麼?
嘧啶二聚體(pyrimidine dimer)是DNA或RNA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的異常結構,常見於胞嘧啶和胸腺嘧啶。紫外線會影響DNA複製,若無法修復,可能導致突變。常見的紫外線二聚體包括環丁烷嘧啶二聚體和6-4光產物。這些結構會破壞DNA原本的形狀,讓聚合酶無法正常運作,導致DNA無法順利複製。
從這個結構圖,可以發現,紫外線輻射會直接損傷DNA,主要形成胸腺嘧啶-胸腺嘧啶環丁烷二聚體(CPD)。這種損傷使得兩個相鄰的胸腺嘧啶分子透過環丁烷環共價鍵相連,改變DNA的結構,影響DNA複製和轉錄。可以發現,是一種可以由光解酶(Photolyase)才能夠修復這種損傷,它可以識別並切斷異常的共價鍵,恢復DNA的正常結構。
紫外線波段會造成環丁烷嘧啶二聚體(CPD)這種DNA損傷,主要有兩種修復方式:
- 光裂合酶(Photolyase):是一種專一性DNA修復酵素,主要功能為修復紫外線誘導形成的 環丁烷嘧啶二聚體( CPD)需要吸收300-500 nm波長的可見光來激活,通過光化學反應直接切斷CPD的共價鍵,修復過程只需幾秒鐘到幾分鐘,屬於高效率的修復方式。
- 核苷酸切除修復(NER):這是通用的修復方式,通過切除損傷區域並重新合成DNA來修復。如果NER功能缺陷(如著色性乾皮症患者),紫外線引起的CPD就會累積,增加黑色素瘤等皮膚癌的風險。
這項研究由墨西哥技術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進行,隨著戶外活動增多,防止日曬傷害變得更重要,特別是在長時間曝曬下。光解酶能修復紫外線造成的DNA損傷,防止細胞死亡和突變,從而降低皮膚癌風險。它透過光致活作用修復環丁烷嘧啶二聚體(CPD)等損傷,幫助維持DNA的正常功能。這項研究也強調了光解酶在防曬和皮膚保護中的應用。
光解酶(Photolyase)因為有多重功能的蛋白質,主要作用是修復因暴露於太陽紫外線所造成的DNA損傷。光解酶存在於魚類、兩棲動物、鳥類和一些有袋動物中,但在高等植物和動物中,修復DNA的功能在進化過程中已經在進化過程中消失。
從這個分類樹狀圖來看,光解酶的進化關係被分為兩個主要類群:一個是微藻和植物的光解酶,另一個進化關係較為多樣。圖中用不同顏色區分各個生物類群,黑色代表動物、綠色代表植物,藍色則是微藻。
光解酶三步驟修復,受損DNA的過程
光解酶修復受損DNA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:首先,光解酶會識別DNA上的損傷,識別損傷、光解酶,接著,它會與損傷的DNA結合;光解酶修復DNA損傷結合,最後,將修復好DNA的酶分離出來。這個過程稱為「DNA修復」。
日光性角化症(AK)是皮膚癌前的病變,它的主要原因是長期曝曬在紫外線下,危險因素有淺膚色、長時間曬太陽、免疫力差、接觸砷等。病因是因為長期的曝曬紫外線,而導致DNA損傷,造成基因變化的損傷所致。症狀通常是皮膚上出現粗糙、乾燥、紅色的斑點,常見於臉部或手背等經常曬到的地方。
這篇來自《美國皮膚病學會期刊》(JAAD)的文獻,探討「一款新型高防曬、含胜肽和光解酶的彩色防曬霜,重點強調光保護在護膚中的重要性」。這款防曬霜能改善皮膚狀況、提升光解酶活性,幫助預防DNA損傷,並減少紫外線和污染等外界傷害。
這篇文獻討論,防曬霜中的DNA修復酶及其對光老化的影響。研究發現,目前缺乏隨機對照試驗來證明DNA修復酶對光老化的療效,與傳統防曬霜相比,含有DNA修復酶的防曬霜更具有優勢。
研究顯示,參加的40名參與者,分別在四個治療組別中,光性角化症(AK)的數量明顯減少。治療組包括單獨使用防曬霜(SC)、防曬霜加抗氧化劑(SC+P)、單獨使用光敏劑(SC+/Aox)和防曬霜加光敏劑(SC+P/Aox)。
後來發現,使用防曬霜的組別,在減少上有顯著效果,而安慰劑組則沒看到明顯改善。 在為期8週的跟蹤中,使用防曬霜和防曬霜加抗氧化劑組的AK數量減少得更明顯。相比之下,安慰劑組改善不顯著。這說明,將防曬霜和其他活性成分結合使用對改善光性角化症有很好的效果。
研究發現,所有防曬組(一般防曬組和光解酶防曬組)測試後,日光性化症數量顯著減少。不過,與安慰劑組相比,使用局部抗氧化劑的組別在減少日光性角化症方面效果更為明顯。
這一篇文獻研究,從南極微藻中萃取的光解酶納米脂質體對UVB引起的皮膚損傷的修復效果。研究發現,UVB會損害DNA,而CPD納米脂質體能有效修復這些損傷,減輕皮膚病變。它經過表面修飾後,粒徑均勻,並通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提升皮膚保護效果。結果發現,這種納米脂質體對抗UVB損傷有很大幫助。
總結這一系列研究發現,從南極微藻中提取的環丁烷嘧啶二聚體CPD光解酶產品,再修復UVB損傷的效果良好,具有效保護皮膚免受UVB損傷、光老化的幫助。
常見問題
達特醫產品有光解酶成分嗎?
光解酶主要針對 DNA 損傷進行修復,與紫外線傷害關聯較大。不過,目前抗氧化成分對於光解酶的輔助效果更為重要。Q10、SOD、維生素C、白藜蘆醇都是不錯的抗氧化成分。
白天沒有擦防曬,可以擦熊果素嗎?
美白成分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黑色素生成,但黑色素本身也是皮膚的天然防護機制。如果白天沒有做好防曬,紫外線會促使皮膚產生更多黑色素,反而可能導致色素沉澱加重。這種現象稱為「色素反彈」,也就是防曬不足時,美白反而可能適得其反。因此,使用熊果素等美白成分時,一定要搭配良好的防曬措施。
光解酶對於 DNA 修復有幫助嗎?
如果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,而自身防曬機制較弱,DNA 確實可能受到損傷。不過,亞洲人的黑色素生成機制較為發達,相對於西方人來說,DNA 損傷的風險較低,這也是為什麼皮膚癌的發生率在東方人群中較低。基本上,只要做好防曬措施,就能有效降低紫外線對 DNA 的影響,因此不必過度擔心。
磨皮雷射後膚色變深,有推薦的產品嗎?
磨皮的雷射術後可能會出現色素沉澱(PIH),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曬,例如使用防曬產品、撐傘、戴帽子等。建議回到施作雷射的醫美診所,醫師可能會開立含杜鵑花酸的藥膏來淡化色素沉澱,通常需要持續使用 3 個月左右才會看到效果。此外,可以搭配美白成分,如維生素 C、傳明酸、熊果素、B3(菸鹼醯胺)等,加強淡斑效果。術後的保濕也很重要,可以使用神經醯胺、玻尿酸、B5(維生素 B5),維持皮膚穩定,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耐心調理。
已經使用神經醯胺,還需要額外添加 B5 嗎?
如果皮膚容易缺水,可以再額外搭配角鯊烷或大分子玻尿酸來提升保濕效果。如果是一般膚質,神經醯胺搭配 B5 和 B3(菸鹼醯胺)就已經足夠提供良好的修護與保濕。
如果讓毛孔變小?
縮小毛孔需要長時間的調理,預防比治療更重要。毛孔一旦變大,就很難立即改善,因此建議從年輕時期就開始保養。可以使用含杏仁酸的產品來溫和代謝老廢角質、疏通毛孔,這是改善粗大毛孔的關鍵,尤其青春期時期就應該開始預防。
使用新的三重精華,還需要保濕乳液鎖水嗎?
如果是混合性肌膚,單用三重修復精華可能就足夠,但冬天與夏天的保濕需求不同。如果皮膚偏乾,建議在使用三重修復精華後,再搭配適合自己的保濕乳液或乳霜,幫助鎖水,避免乾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