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濕 VS 修護
為什麼在肌膚保養的長期說法中,保濕與修護總是被相提並論?保濕跟修護究竟有怎樣的相關性呢?
# 肌膚保濕的重要性
當皮膚表面角質層的含水量足夠的狀況下,表皮角質層的代謝是正常的逐層脫落;而當角質層含水量不足的時候,表皮角質層的代謝是雜亂無序的,所以足夠的保濕對於正常的皮膚代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
# 保濕不足的原因
通俗來說,很多朋友都知道肌膚保濕包括【補水】與【鎖水】兩大部分。【補水】講的就是把水分補足,所用的方式包括保持皮膚的濕潤、使用保濕劑(例如玻尿酸、氨基酸、天然保濕因子等)來吸附住水分子等等。【鎖水】就是利用油相成分將皮膚內的水分鎖住,讓水分不會流失出來。根據多年來的皮膚科學研究,造成皮膚乾燥,保濕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水分的【經皮流失】過多,也就是【鎖水】做的不好。而【鎖水】出問題,最主要的因素就是【皮膚屏障】受損,導致肌膚無法做到完全的【鎖水】,因此,要做到足夠的鎖水,除了使用適當的鎖水成分外,皮膚屏障的修護更是重要。
# 保濕與修護的一體性
皮膚外層在雨打風吹、各種物理與化學刺激、環境微粒物汙染等影響下,其實表面皮膚屏障的微損傷是接續不斷的產生,為了保持肌膚內部水分不會大量流失,皮膚屏障的微創修護也是持續不斷的進行著。而就皮膚損傷修護的概念來說,損傷修護也必須要在足夠潤澤的環境下才能開始啟動。因此,修護與保濕其實是肌膚保養的一體兩面喔。
# 保濕與修護的結合操作
綜合以上,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保濕與修護必須結合一起來思考操作,以下提供幾個概念給大家作為保養參考。
1. 要有足夠的保濕首先要做減少皮膚內部水分的流失,這要同時做到兩個部分,第一是【肌膚屏障修護】,第二是【鎖水】。這時候可以選用兼具修護與鎖水的神經醯胺、角鯊烷等成分來達到作用目的。
2. 即使是油性或混合性偏油的肌膚,想做到足夠好的保濕,光靠吸附水分的潤濕劑例如玻尿酸、多元醇類等是不夠的,還是需要搭配使用各種修護成分。
3. 所以最理想的保濕修護還是需要適度的皮膚潤澤、鎖水、皮膚修護三者兼具,而在使用程序上依據傳統說法來排序就是【水性保濕】、【皮膚修護】、【油性保濕】。
肌膚保濕程序依定要從水性保濕開始,後面可以接續肌膚修護,後面再使用油性保濕來鎖水,如此就可以算是做到完美的保濕修護了。
DR HSIEH以累積多年的醫美保養經驗,結合皮膚生理機轉,設計出整個肌膚美妝保養的程序。
舉例來說,關於【杏仁酸的使用程序】網路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使用說明,因此有很多好朋友也會到我們客服中心來詢問。在DR HSIEH設計的這個程序圖表中,如果在杏仁酸精華之前沒有使用清洗式凍膜或局部凝膠類產品的話,DRHSIEH建議在洗完臉後使用,因為洗完臉之後的皮膚是乾淨無遮蔽的,可以讓杏仁酸直接接觸問題肌膚來作用。
如果杏仁酸精華之前有使用清洗式凍膜或局部凝膠類產品的話,杏仁酸精華則放在其後的第5個步驟來使用。
這個使用程序不僅僅適用於DR HSIEH達特醫產品,也適用於您手邊所有的肌膚保養產品喔。